English

“形象力”转化为发展动力

1999-09-27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赵广平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

在屯河集团办公楼门厅中央,赫然悬挂着“团结、求实、开拓、创新”8个大字。这8个大字是屯河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企业之魂,是将公司5600多名员工的心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剂,是企业持续高速发展的无形动力。正是有了这种“形象力”,才使屯河集团始终充满青春活力,保持着进取的锐气。

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如何使这笔“财富”保值甚至不断升值,屯河公司的做法是:在创造越来越多经济效益的同时,把创造社会效益,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,以“塑形”工程实现屯河企业无形资产的加速积累。

16年前,在荒凉的河滩上刚规划厂区时,何贵品就把花圃、绿地、喷水池等设施一并画入蓝图。当时,一些人不理解,认为集体小厂弄点钱不容易,连盖厂房都紧巴巴的,修这些有什么用?何贵品则胸有成竹:办企业要有长远眼光,厂容厂貌既是企业的外在形象,也对职工心理上、精神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。在短短三四年内,就在屯河产品打入市场的同时,企业也相继跨入昌吉州和自治区首批文明单位行列。如今,走访屯河集团的每一个厂区,只见新建的办公楼漂亮、气派,放眼望去,高耸的大烟囱内见不到想象中的滚滚浓烟,生产区内一尘不染,到处花红柳绿,草地茵茵。集团领导介绍说,集团公司共投入2000万元,种草皮近8600平方米,植树8000余株,使绿化面积达到75000平方米,占总面积41%,同时对厂房、建筑物、操作室统一颜色粉刷,人行道、围墙重新返新砌上铁栅栏。为了减少环境污染,关闭了集团创业之初建立的两条为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回旋窑。

将文化力、形象力变为促进力、发展力,这是屯河集团走的一步高棋。屯河集团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,每年都要拿出几十万元改善文化设施和环境。建礼堂、修球场、开业余学校、办广播、出小报、订报刊、放电影、购乐器,组建业余篮球队、管弦乐队、艺术团、书画协会、文学爱好者协会,年年举办职工运动会、文艺汇演、联欢会、书画比赛……邀请自治区有影响、有名望的艺术家前来讲课和进行艺术辅导,还积极参加州内外组织的各种文体比赛活动。公司领导认为,参加文体比赛不仅是对职工拼搏、竞争意识的磨炼,也是激发职工集体主义意识、增强集体荣誉感、培育企业精神的一种好方法,因此他们提出,不赛则罢,要赛就要拿第一。屯河人正是凭着这种认识和精神,已连续9年夺得昌吉州职工篮球赛男篮冠军,职工合唱队在全州歌咏比赛中连连夺冠。

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,屯河人的观念随之也在变,他们放眼全国统一的大市场,努力在寻找和拓展自己新的位置。公司推出大胆改革的新举措,与自治区文化系统一家公司达成协议,决定合资联办“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大漠艺术团”。这家新型文化企业将以机动组合形式,聘请自治区一流水平的艺术人才到国内外演出。企业以雄厚的财力扶持新疆民族特色高雅艺术的发展,又借高水平的艺术演出扩大企业的知名度,探索出企业与文化团体优势互补、比翼齐飞的新途径。

丰富多采、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如绵绵春雨,滋润着屯河精神,而屯河精神,又像一个大的磁场,将公司员工凝聚在一起,形成一股无形的巨大合力,推动着企业快速转动的车轮。屯河集团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建材行业十大优秀企业、全国先进基层工会、自治区优秀企业、自治区文明单位、自治区优秀基层党组织、自治区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等殊荣。1998年,该公司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均创历史最好水平,实现销售收入6.5亿元,创利1.03亿元,经济效益跃居新疆地方工业企业第一位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